大美宜昌空中鳥瞰圖。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吳延陵 攝
三峽日報評論員
時代的聚光燈即將照進嶄新的“十四五”時期,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百年交匯,長江濤聲激越;五年起筆,宜昌標定所往。市委六屆十四次全會召開,提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總體要求,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城市”目標定位,重點打造區域性“先進制造業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教創新中心、現代服務中心”重要載體。
這不僅是一份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奮進號角。站在新起點的宜昌,向著剛繪就的藍圖,迎著已奏響的號角,應如何理解總體要求、目標定位的深層內涵?怎樣擔當使命任務實現美好前景?我們需要全面認識、深刻把握。
(一)“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這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的政治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提出“四個著力”,要求“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爭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時提出“四個切實”重要要求;2019年10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出席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并宣布開幕;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寄予湖北“三個一定能”的殷切期望;2020年5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作出湖北“三個沒有改變”的重大判斷。宜昌人民永會銘記,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首站到宜昌,開啟了宜昌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近年來,面對生態環保、轉型升級、風險防范、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壓力和挑戰,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上下集中精力推出了一批應急謀遠的重大舉措,齊心協力破解了一批制約發展的矛盾難題,用心用力辦成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小事”實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決定性成就,發展的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都持續提升。
今年以來,面對大戰大考,在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宜昌與全國全省一道,開展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實現了“六個未發生”的良好成效,宜昌疫情防控同樣驚心動魄,同樣打出了主戰場的精氣神。
這些寫在宜昌大地的改革發展實踐充分表明,只有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只有走在前列,才能檢驗干的實際成效;只有當好引擎,才能服務全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為總體要求,這是我們所肩負的政治使命所決定的。我們要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的系列重要指示,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的政治責任,積極投身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戰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這是落實黨的
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集中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性、創新性舉措。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系統回答了新發展階段“湖北在哪里”“湖北怎么干”等重大課題,提出了“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目標定位,為全省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聚焦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結合宜昌市情,提出“十四五”時期的總體要求、目標定位,就必須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在全局視野、歷史方位、時代坐標中,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在服務全局中把握總體要求——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核心要義是三個“新”: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
著眼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推動‘宜荊荊恩’城市群建設,形成‘由點及面、連線成片、兩翼齊飛’的格局”,賦予了宜昌當好南部一翼重要引擎的歷史使命。
2020年6月18日,省委書記應勇同志在參加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宜昌代表團審議時,希望宜昌“更好發揮省域副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明確要求宜昌“繼續在綠色發展和區域發展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推動城鄉治理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為總體要求,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結合宜昌實際提出來的,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鼓舞我們開啟新征程的奮進號角。我們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當好“宜荊荊恩”城市群重要引擎。
在一張藍圖繪到底中找準目標定位——
2003年,省委、省政府將宜昌確定為省域副中心城市;2016年,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的《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提出“繼續做大做強宜昌區域性中心城市”;2017年,省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加強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支持宜昌加快建設成為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2020年,《中共湖北省委關于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再次對此進行了明確。
立足長江流域和湖北省域,在繼續抓好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同時,旗幟鮮明提出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城市,這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3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堅決扛起上游政治責任,著力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升級版,努力在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當好示范。
在深刻把握宜昌市情中打造重要載體——
加快“三個城市”建設,需要實實在在的支撐。以打造“五個中心”為重要載體,這是基于宜昌的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提出來的,是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舉措。
打造先進制造業中心,我們基礎良好。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經過長期發展,宜昌在先進裝備制造領域已有較深積淀。堅持工業強市、制造強市戰略不動搖,在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上久久為功,必將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打造交通物流中心,我們區位獨特。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重要節點,2017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2019年9月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確定為首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在新征程上,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打造聯結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紐帶上發揮更大作用,既是機遇,更是責任。
打造文化旅游中心,我們稟賦富集。宜昌歷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文厚重、底蘊深厚,發展旅游得天獨厚。做好“兩山”價值轉換,文化旅游產業一定能成為最具發展前景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打造科教創新中心,我們資源厚實。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目前宜昌正支持三峽大學“雙一流”建設,支持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創建“雙高”院校,支持三峽大學科技學院轉設,加快建設湖北航空學院,為提升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提供支撐。
打造現代服務中心,我們前景廣闊。目前,宜昌在“宜荊荊恩”城市群已具有一定的現代服務中心的基礎。今后要大力發展金融保險、財會法務、公共衛生、海關監管、檢驗檢疫檢測、文創咨詢設計、跨境電商、會展等現代服務業,打造更高品質的“宜昌服務”。
(三)“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這是宜昌在新
發展階段應有的責任擔當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客觀分析了我省區域協調發展存在的不足,指出湖北與實力較強省份的差距,主要在于以省域副中心為首的“兩翼”實力還不夠強、貢獻還不夠大,特別是缺乏五千億至一萬億經濟規模和能級的城市支撐。
宜昌作為推動全省扇面發展的重要骨干支撐,仍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雙重壓力,體量不大、質量不高、創新不強、服務不優、品牌不響、貢獻不多,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還有較大差距。這些都是我們在新發展階段必須作答的時代考題。
答案就集中在“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總體要求、建設“三個城市”目標定位、打造“五個中心”重要載體上。我們必須扛起責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以貫之開拓進取,只爭朝夕攻堅克難,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盡快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奮斗創造未來,實干再續華章。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的關鍵節點,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以高質量發展的優異成績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