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平安中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意義重大。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提升平安中國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治國之要在于安民。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適時之需。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愿景目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開啟“中國之治”的新征程上,我們更要把握好“三對關系”,打造平安中國最美圖景。
統籌好“發展”和“穩定”兩個大局,為平安中國立根鑄魂。我們既要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實現發展和安全互為條件、彼此支撐。統籌思維再升級。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注重堵漏洞、強弱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筑牢國家安全屏障。統籌能力再升級。要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運用好“法治”和“智治”兩個利器,為平安中國強基固本。黨的十九大以來,法治中國建設進入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建設站上新的臺階。從打響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到創新落實“楓橋經驗”,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再到探索推進市域社會治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從傳統打擊犯罪、維護穩定的職能,到關注舌尖上的安全、環境污染的整治、個人隱私的保護、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一系列舉措在老百姓心中建立起對明天的穩定預期,也打開了關于未來的無限可能。智治水平再提質。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深度參與社會治理,將監管關口前移,對潛在風險靶向治理,精準施治。應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重點聚焦超大城市治理、基層社會治理、網絡輿情治理等難點,綜合運用各類技術手段,提升治理的主動性,推動社會治理向精細化、規范化發展。
凝聚“黨建引領”和“群防群控”兩個合力,為平安中國添彩加翼。責任如山,初心如磐。黨建引領,扛牢政治責任。黨員干部要做“紅色帶頭人”,以“一夫當關”的勇氣,“我將我無”的擔當,筑牢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堅實防線。群防群控,守護平安陣地。上世紀60年代,浙江紹興楓橋鎮開創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其深刻影響延續至今;在現代城市生活的“西城大媽”“朝陽群眾”等群防群治力量,讓人感受到“遠親不如近鄰”的溫暖,也讓不法分子無處藏身;互聯網時代,面對用戶信息安全與信息分享之間的內在張力,監管部門以“審慎包容”確立了順應數字時代發展的監管原則……廣袤中國的生動實踐說明,在社會治理中堅持黨建引領,聯防聯控,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安全風險和挑戰。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我們黨領導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戰勝一個又一個挑戰,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今天的中國,呈現給世界的不僅有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圖景,更有一以貫之的平安祥和穩定,“平安中國”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個大局,運用好法治和智治兩個利器,凝聚好黨建引領和聯防聯控兩大合力,我們就一定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不斷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
來源:荊楚網
作者:熊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