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7時30分左右,嫦娥五號上升器降落在月面預定落點,這也意味著其圓滿完成使命。按照預定計劃,嫦娥五號還將把約2000克的月壤樣品“打包”帶回地球。從12月1日探測器月面著陸開始,“嫦娥五號”的一舉一動便受到全球各地的關注和祝福,誠如網友所言:“嫦娥奔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大事,厲害了我的國!”
月球一小步,卻是人類探索外太空的一大步。在探月這條道路上,中國的“步子”走得既穩又準。1970年4月,中國“東方紅”一號飛向太空,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1987年8月,中國返回式衛星為法國搭載試驗裝置,這是中國打入世界航天市場的首次嘗試;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2007年10月,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每一次進步,都是一次有益嘗試。向著廣袤無垠的浩瀚宇宙,中國人勇敢而堅定地闊步前進著。
這一次,毫無疑問,中國再次用自己的創新智慧向世界交出一份滿分答卷。據了解,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航空航天史上第一部登上月球并且進行收集活動的探測器,此前,只有美國和蘇聯成功從月球采集過樣本,而人類已有44年沒有此類探索。這份答卷背后,凝結著幾代中國航空航天人艱苦奮斗、自主創新的汗水,也折射出中國人民敢想敢為、勇攀高峰的追夢精神。正是因為始終懷揣著“上九天攬月”的夢想,我們才能開辟從無到有的輝煌航天史,憑借“中國智慧”不斷刷新探索宇宙的新高度。
縱觀各國媒體報道,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作為太空探索力量的崛起”“將推動國際科學界的發展”等溢美之詞不絕于耳。的確,作為國之重器,航空航天業發展的優劣彰顯著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實力的強弱。開發宇宙空間的能力,甚至成為衡量國力的重要指標。此次“嫦娥”探月被稱為“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其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不言而喻。在新時代的召喚下,億萬中華兒女從不敢懈怠探月逐夢的勁頭,利用科技創新乘勢而動,不斷爭取突破與變革,把握歷史機遇開拓進取,在重重困境中創造多個“中國首次”,才能在世界航天舞臺上閃閃發光。事實證明,中國的科技創造力正以英姿勃發的風采驚艷世界,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過去已成歷史,未來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們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國腳印”。
稿源:荊楚網
作者:余文婷